首页

砥志研思——电影《悬崖之上》剧本研讨会顺利开展

来源:本站 日期:2021-05-18作者: 浏览量:

新闻与媒体中心网讯(文/见习记者 沈佳鹏 图/摄影记者 林美琦 宋毅婷 编辑/ 王瑜辉)2021年5月17日下午三点,我院在6413会议室举行了电影《悬崖之上》剧本研讨会。此次研讨会邀请了戏剧影视文学教研室代辉、邓瑜、彭瑞、周密思四位老师以及特邀老师屈定琴老师共同参与研讨。此次研讨会旨在活跃学院学术气氛,更好促进学校文化发展,加强专业建设。

关于《悬崖之上》中的人物塑造技巧,来自戏剧影视文学B2001班的陈禹翰通过多方面详细介绍了影片中的三位角色。陈禹翰说道:“心思缜密、经验丰富的张宪臣,他高大而又渺小。他牺牲自己隐藏队友身份却不敢与早年失散的儿子相认,也造成了他内心纠结又悲痛的情感;最矛盾的人物——楚良,楚良前期展现的是一幅极不符合惯性思维并且容易感情用事的形象,后期却为了队友只身引开敌人。他前面的感性与结局的理性形成强烈的对比,让人物的刻画越发真实。反观周乙,与楚良形成鲜明对比。他是由理性转为感性,塑造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分析影片如何运用群像人物推进故事。来自戏剧影视文学B1901班的张月聪说道:“不同于一般谍战片单一的主角线,群像塑造让人看到了在战争大时代中每个人都是渺小和重要的,也让人物更接近于真实的地下工作者,他们不再是英雄式的完美无缺,而是拥有爱国者的平凡而伟大。这种大胆的故事讲述方式突破了谍战片固有的一人一故事的界限。”

对于影片“戏中戏”情节设置的分析。来自戏剧影视文学B2001班的沈佳鹏将叙事视角逐一拆解展开对“戏”的思考。他说道:“情节的一次次反差,使得观众思维远远落后于导演思维,永远不知道影片下一步的走向是什么。这种不同角色之间、观众与角色之间的‘信息不对等’,使得影片的悬念一直保持到最后。”最后举例影片火车上的一段戏,分析人物戏与戏之间的碰撞带来的视觉冲突。

有关谍战剧类型片反类型情节的设置分析,来自戏剧影视文学B1901班的谢世昌分享到:“对于谍战类型片进行反类型的情节设置,我认为《悬崖之上》是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即“做减法”和“做加法”。做减法,顾名思义是对事物进行部分的删减。减法的运用,就像是做菜时将部分较为刺激口感的调味料进行减法。然后将《悬崖之上》做成一道清淡但不是风味的家常菜,立意动人的同时向观众讲个一个“四平八稳”的好故事。《悬崖之上》对于加法的运用,便是在集体和大义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凸显人物同伴之间的情谊,人物自身意志和面对选择时的抉择。《悬崖之上》将谍战战争片中所需要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进行了克制的呈现,通过接近质朴方式,平静地向观众们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通过分析主场次的层次设置,以及台词留白和情感克制表达来挖掘剧情。来自戏剧影视文学B2001班的肖俊峰说道:“整部影片没有所谓的主角,就像张月聪学长讲的那样,它是一种群像式的呈现。他们几个的年纪和和阅历决定了他们在影片中的人物层次,通过剧情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为影片的结构和呈现作出更加出彩的烘托。影片中的台词大片大片的留白,不仅给了观众思考的空间,让观众投入进剧情里,引起观众的共鸣,也让观众在理解了台词的留白后,会感叹各个角色的反应敏捷和彼此的心有灵犀。”

来自戏剧影视文学B1901班的蓝昭婷分享了对于主旋律类型片的畅想和思考。她将类型片的发展趋势分聚焦现实题材、跨类融合、英雄人性化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蓝昭婷分享道:“中国的主旋律电影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票房和口碑都能印证成效,同时,也要注意“聚焦现实题材”“跨类融合”“英雄人性化”才是电影市场健康发展的路径,才能更好地适应现行中国意识形态输出的社会文化和心理要求。此外,练好内功,创新内容、高品质的制作才是打造爆品主旋律电影的关键,才能让其在国内外众多类型的电影竞争中脱颖而出。”

学生代表发言后,邓瑜老师和彭瑞老师分别发表了自己对影片的看法。邓瑜老师说道:“导演的克制、视听优于导演的个人表达。同时应该基于对类型片本身的尊重,剧情尊重市场规律与符合商业片应有的精彩。从文学故事回归到影视本,两拨编剧的接续创作接力棒,经过了选择、删改、重组、重构去完善剧本。影视化叙事不同于小说,可以说视觉的,静态的,但是影视化作品是动态叙事,是需要把控时间线节奏的,所以必须靠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张力,以及故事层次方面的趣味,才能让视觉呈现加分。就像本格推理小说本身好看,因为阅读基本上是静态的,但变成影视作品之后,本格推理就会很难看,因为叙事太过静态,没有事件层次背后的另一层张力。”

彭瑞老师举例美国资深编剧埃里克·埃德森分析了冲突在吸引观众注意力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她说道:“激烈的冲突源于三个方面,第一:强大的对手——看起来战无不胜。第二:主人公无比渴望实现自己的目标。第三:危机重重——赌注是生死危机。总情景设定时,就把这种后果摆了出来,定下了总体基调,那就是死亡。在这个过程中,人物有着真本事,能够随机应变的印象会深入人心,对塑造可喜的人物形象有帮助,而一次次的反转也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爽感。”

会议最后,由屈定琴老师做会议总结。她说道:“《悬崖之上》商业与口碑并存,编剧是很有突破的。在政治性很强的题材面前取舍非常关键,所以技巧很重要。在校期间应该打好基础,掌握相关技巧,在面对各种题材的剧本创作时才能灵活运用。”至此,此次研讨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