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汉传媒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学子携佳作闪耀纽约华语电影展

来源: 日期:2025-09-02作者: 浏览量:

新闻与媒体中心网讯(编辑/陈栎依)近日,“2025年纽约华语电影展 (New York HiCine Film Festival)”正式公布入围名单与奖项归属。在激烈的全球征片中,武汉传媒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学生作品凭借独特的创意视角、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从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共计有6部作品顺利入围。在最终的评选中,作品《阿肯》荣获最佳摄影奖。这是我院在国际A类影展征片中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次入围标志着学院影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创作水平获得了国际专业平台的高度认可,充分体现了我院在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纽约华语电影展是一个以华语艺术电影为核心,致力于推动中美影像对话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国际平台,精选全球优质华语及亚裔相关主题影片,关注多元视角、跨文化语境与个体经验的艺术表达。此次我院多部作品入围,不仅是对创作者个人的巨大肯定,更是向世界展示了“武传制造”新锐力量的蓬勃生机与艺术追求。



获奖作品《阿肯》是一部剧情短片,由我院2025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高美慧子、郑欣妍、陈若妍和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毕业生杨麒睿共同创作,尤健宇老师指导。《阿肯》以辽阔秀美的哈萨克草原为叙事背景,以真实质朴的影像语言描绘了青年阿苏在现代都市职业理想与传统草原家庭责任之间的艰难抉择。影片以温柔细腻的镜头捕捉草原上的自然风貌与生活细节,使观众在沉浸式的视听体验中感受到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



入围作品《故乡房子》是一部纪录短片,由我院2025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刘康乐导演,王雷老师指导。这部作品将镜头聚焦在老年人面对生死后的情感和生活变化,通过记录老年人在失去亲人后的心路历程,引发观众对于生命价值和老年人的关注。同时,影片也记录下作为符号象征的“故乡”与“房子”在老年人心中所承载的情感重量,以及它们在个体生命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破角的冬天》是一部剧情片,由影视摄影与制作B2201班的侯萌、冉莹莹、徐仲博、刘晓、卢荟、欧阳雨仙、戚晓惠及影视摄影与制作B2202班杨嘉豪、舒婷、曾晓玲、陈钰骐、胡雨玥共同创作,刘玫材老师指导。影片讲述了一个母亲的离奇失踪,让王家儿女在找寻的同时也揭开了一件尘封四十年载事件的“寒冷”真相的故事。



《溺浮》是2025届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毕业生魏旭冉、刘正阳、于启航和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毕业生潘煜博四位同学共同创作的剧情片,由张歌老师指导。影片讲述了初三学生旭冉渴望通过参加游泳比赛获得认同。旭冉一直没学会游泳,也未赢得真正认可,但在学游泳过程与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收获了些许自我认同。故事起始于奶奶的一句无心调侃,长辈们以旭冉是否凫过水,来表达对他学习不好的不满,然而旭冉天真倔强的将一句无心的戏言与即将到来的游泳比赛联系在一起,在寻求外界认同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我认同。即便他不会游泳,依然可以正常健康生活,接纳自己。



《春天来临之后》是由我院2024届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毕业生叶培畅、易文龙、李婷、兰常昕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冯若媚五位同学共同创作的剧情片,瞿文妍老师指导。本片讲述了小镇正在筹备四年一度的神明巡游节。之后,男孩东就要随家人离开故乡,迁往新居。面对眼前的新世界,东心中交织着热切的期盼和对未知隐隐的不安。突然之间,宁静的小镇涌入了陌生的面孔——他名义上的“远亲”,却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陌生人。日复一日,在喧嚣声中,东渐渐熟悉了这些外来者。他们变得如同亲人;他们所代表的外部世界显得友好而包容。如水流汇入水流,他们融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庆典结束了。人群散去。小镇复归那熟悉而古老的寂静。然而,在东的内心,有某种东西被搅动了,被那梦幻般的联结瞬间不可逆转地改变了。



《野生》是一部剧情片,由我院戏剧影视导演专业20级学生叶镇朋创作,瞿文妍老师指导。作品讲述了残疾的青少年对轮椅之外的事物格外敏感。父亲离世后,少年便将自己关在家中。母亲将男孩送去表哥家寄养。在那里,男孩开始意识到,轮椅之外也有生活。表哥常骑摩托车载他出去,看他打架。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是表哥给的。少年心中对他萌生了另一种无法诉说的情愫,梦想也渐渐熄灭。在少年离开之前,他们去了海边,燃放了一场遥不可及的烟花。



对于这次入围并最终获奖有什么感想,《阿肯》的导演高美惠子回答道:“能入围这次电影节,首先是非常惊喜和荣幸的。这不仅是对作品本身的认可,更让我觉得自己想表达的故事能跨越地域被看到,特别有成就感。同时也很感恩团队的付出,毕竟创作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这个结果是大家一起努力的证明。未来会更用心打磨作品。”



《阿肯》主创团队对于在四年的专业学习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的问题表示:认识到编导专业不仅是创作,更是综合统筹能力的训练。《阿肯》的创作让我们学会在创意与执行之间找到平衡。编导专业不单纯是艺术实践,更是培养你具备整体把控能力的职业训练。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珍惜课堂资源,尽早投入实践,不要害怕失败。只有亲身体验现场,才能深入理解专业知识。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和对题材的敏感,用影像讲好故事。



主创团队也分享了未来想要参与国内外赛事的学弟学妹们一定的经验:平时多留意学校组织或通知的各类专业比赛信息,关注赛事官网和官方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的征片情况。认真对待每一个创作环节。剧本是根基,情节要有深度,人物要立得住,避免逻辑漏洞;拍摄时注重光线、构图和镜头运动,多参考优秀作品寻找灵感;剪辑要把握好节奏,避免拖沓;如果条件允许,找专业的声音和调色团队优化后期,能显著提升影片质量。



关于对还在坚持创作的同学有什么建议的问题,电影与电视学院院长助理张程老师表示:“希望同学们在校期间能积极组建团队,发挥各自特长并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拓宽知识面、提升专业素养,要坚持实践创作与成果输出,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可落地的作品。同时要勇于将作品带到各类比赛和交流平台,广泛接受评价与反馈,不断打磨完善。希望大家在创作的道路上,扎实积累、勇于探索,以不断精进的作品回应观众与时代的需要。”



此次6部作品同时入围纽约华语电影展,并有单项大奖收入囊中,是电影与电视学院师生辛勤耕耘、勇于探索的结晶,也是学院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创作、拓展国际视野战略的丰硕成果。武汉传媒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始终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创作平台和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关注现实、大胆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此次国际舞台的亮相,不仅是对过往成绩的肯定,更是未来征程的起点。

也希望我院广大师生继续深耕创作领域,让更多优秀的思想和创意从电影与电视学院生根发芽走向更大的舞台,为中国青年影视力量贡献出更多的热情和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