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媒体中心网讯(文/见习记者 张澜 图/由《云梦城里出了个云先生》《钟鸣》小组提供 编辑/陈栎依)2025年9月13日,湖北省首届“视听长江”微短剧剧本大赛获奖情况揭晓,武汉传媒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两部学生作品《云梦城里出了个云先生》、《钟鸣》均荣获三等奖。

本届“视听长江”微短剧剧本大赛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广播电视局主办,湖北长江电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湖北省网络视听协会、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传媒学院等单位共同协办。

本次活动以“视听长江,咏传文脉”为主题,旨在发挥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作用,引导创作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微短剧剧本,培育影视创作人才,展现新时代新气象新风貌,助力我省文化高质量发展。

作品《云梦城里出了个云先生》是由我院戏剧影视文学B2302班的谢文慧、李汶灿、邓燕琴三位同学所作,戏文系李静惠老师指导的。这部作品讲述了康熙年间,湖广云梦皮影名门“楚山门”恪守陈规,技法传男不传女。自幼被班主收养的秦若梦天赋过人,却因女儿身遭排挤打压,更因探寻戏班秘辛《双鲤》真相而被养兄陷害。绝境中,她被隐世道人救起,习得“附意成影”绝技,更得知《双鲤》真实版本与师门被窃取的过往。数年后,她女扮男装化名“云先生”,与故人李归舟重逢,共创“云门戏班”。在御前对决中,以真正的《双鲤》揭露养父篡改戏本、欺师灭祖的罪行。最终,秦若梦拒绝御用虚名,开创广传技艺的新戏班,打破了门第与性别枷锁的故事。

由广播电视编导B2402班的魏元好、吴星燚及广播电视编导B2401班的陈静雯三位同学创作,编导系田晗老师指导的《钟鸣》讲述了林砚归国探寻祖父与编钟修复大师苏清婉的旧怨,在苏家修复室遇戴耳蜗的少女小满,两人因编钟残片产生交集。网红阿 Ken 为母筹药费闯入,意外揭开残片与十年前钟厂大火、苏清婉之死的关联。随着青铜小锤、银锁、日记等线索浮现,林砚发现小满是苏清婉外孙女,而祖父、阿 Ken 母亲、商人周明等均与当年阴谋相关——苏清婉的双胞胎姐姐苏清漪为夺《钟律秘谱》纵火、策划车祸。最终,林砚与小满化解仇恨,以编钟声纹共振唤醒东湖底秘匣,揭露真相,守护家族与青铜文化传承的故事。

对于本次获奖剧本的灵感来源,邓燕琴同学分享道:“源自对湖北云梦皮影戏‘传男不传女’传统的重新思考。云梦皮影戏长期将女性排除在核心传承之外。因此我塑造了秦若梦这个角色,她象征着那些天赋异禀却被传统束缚的女性,让她们的才华得以在光影艺术中绽放。”
提及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魏元好同学说道:“创作过程中,我们面临多线叙事失衡的问题——前史干扰主线、悬念过早揭晓。在老师指导下,我们在每集结尾设置悬念钩子,并巧妙运用金属物件串联双线。人物塑造上,初期反派过于脸谱化,后期进行了人性化调整。”

颁奖结束后,田晗老师指出了当代大学生影视创作的现状:“他们时代感知力强,能迅速捕捉社会热点并融入作品,且勇于突破传统框架。但挑战同样存在,如创作初期易产生畏难情绪、题材选择趋于保守、作品思想深度不足等问题。”对此,她建议道:“勇敢迈出创作第一步,敢开始比追求完美更重要,所以需要跳出流量逻辑,以批判视角挖掘内容,提升作品内涵。”
李静惠老师在回忆指导过程中提到:“学生在剧本优化阶段意识到原有角色难以支撑剧情,于是主动调整结构、新增关键角色;为解决非遗元素单薄的问题,学生深入调研皮影戏等工艺,将专业细节自然融入叙事,最终实现人物塑造与文化表达的双重提升。”

此次大赛不仅推动了我院影视创作实践,还通过创作过程引导学生挖掘地域文化、关注社会议题,实现了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的双重目标。未来,武汉传媒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将继续培养学生深耕短剧领域,为这一新兴影视产业不断输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