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社会,走进现实——纪录片的“全能生存论”:资源、方法与表达主题讲座顺利举行

来源: 日期:2025-10-28作者: 浏览量:

新闻与媒体中心网讯(文/记者 林江敏 图/摄影记者 董乐妍 编辑/李马莹)2025年10月27日13点30分,武汉传媒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戏剧影视导演系于武汉校区三号教学楼3115放映厅,举行了以“纪录片的‘全能生存论’:资源、方法与表达”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制片人、纪录片工作者、导演蒋能杰老师,参与此次活动的还有武汉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导演系主任瞿文妍老师以及我院各专业的老师、同学代表。



蒋能杰老师作为棉花沙影像工作室和棉花沙乡村图书屋的创始人,致力于公益影像的创作,作品荣获国内国际多个影展的奖项,并获得邵阳市道德模范、湖南好人、凤凰十大公益人物奖。他的作品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教育、医疗、养老,为社会基层发声无数。



活动伊始,现场放映了蒋能杰老师多部纪录片的精选片段。随后,他结合自身创作历程,分享了在纪录片拍摄初期常遇到的挑战:“一是视角混乱,容易偏离主人公视角;二是表达欲过强,视角易分散,需要做减法统一视角;三是节奏与情绪把控不易,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他特别强调,“创作者应不忘初心,保持纯净心态,避免杂念影响作品品质”,并希望这些经验能为同学们的创作之路带来启发。



在现场提问环节,针对学生提出的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被摄者的问题,蒋能杰老师回答:“拍摄对象能够敏锐感知你是以俯视、平视或是仰视的心态走入被摄者身边。纪录片创作本身,即是一种‘小心翼翼的冒犯’。因此,不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真正尊重对方,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对于“公益+纪录片”创作模式对学生价值观与创作观的影响,戏剧影视导演系刘培培老师表示:“学生的视野有限,没有办法真正扩展到边缘群体或是更小众的群体,借助影像认识边缘群体,不仅能拓展创作题材,更能丰富人生体验。影像的意义,正是在于帮助我们构建更完整、更深刻的生命理解。”



来自戏剧影视导演B2402班的潘语儆在活动后谈到:“纪录片的幕后有制作团队和被摄者之间充分交心、建立信任的过程,这是我之前不太了解的,我很敬佩蒋老师对影像的诚恳,对现实表达的执着追求,希望未来我也能成为一名像蒋老师一样,反映当下社会生活的电影人。”

至此,武汉传媒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关于纪录片创作的主题讲座活动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