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成果 > 专业实践 > 正文

教学成果

灵感火花,聚而成炬——“长江华晟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影视剧本大赛创作交流会顺利举行

来源: 日期:2024-12-20作者: 浏览量:

新闻与媒体中心网讯(文/记者 彭于芯 图/摄影记者 王天航 黄世贵 赖靖岚 编辑/陈栎依2024年12月19日,武汉传媒学院于上午9点在武汉校区6号教学楼6205多功能指挥大厅举行了“长江华晟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影视剧本大赛创作交流会。此次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拓展视野,促进交流合作,也是为青年学子搭建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本次交流会由电影与电视学院戏文系李静惠老师担任主持,出席此次活动的嘉宾有我校戏文系代辉教授、屈定琴教授、余晗影老师和刘霏仪老师,以及各位获奖学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姚梦琦、山西传媒学院赵专期、北京师范大学李晨、武汉传媒学院任生、四川师范大学谯燕妮、南京艺术学院阮晓佳、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子佳与唐逸、青岛电影学院赵奕淩等部分入选作者代表。



本次交流会共分为五个环节。活动伊始,我校电影与电视学院党总支部书记陈磊老师上台致辞,他先对远道而来的嘉宾、评委老师、参赛选手以及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接着强调道:“影视剧本是影视作品的灵魂,而剧本大赛始终秉持挖掘创意潜能,培育剧作新人的宗旨。在本次交流会里,业界专家将同大家一起探讨创作趋势和市场需求。希望同学们珍惜学习机会,勇于交流,创作更多优秀作品,保持对影视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随后,参与本次交流会的各位获奖作者也分享了各自对文学创作的感悟。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姚梦琦分享了她对文化与文明的认识,她说道:“在创作中,我深刻感受到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与牺牲,以及文化消逝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影响。我将个人在海南的经历融入作品,通过爷孙三代的视角,展示了渔民家庭的变迁和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的碰撞融合。创作不仅是对传统与现代冲突的记录,也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反思。它提醒我们珍惜逝去的记忆,同时勇敢面对未来。”



同是在文化文明层面,来自山西传媒学院的赵专期分享道:“我通过研究晋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精神,将这些元素融入剧本创作,以期传达晋商的独特价值和时代意义。我注重在剧本中体现晋商的精神内涵,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相关性和影响力,希望能够通过我的作品让晋商文化得到更广泛的认知和尊重。”



提及情感真实性在剧本创作中的重要性时,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李晨强调道:“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我始终将情感的真实性作为核心,深入挖掘并力求真实地表达角色内心的情感波动。我致力于剖析家庭关系中爱的多层次含义,探索爱是否仅仅基于血缘的纽带,还是源自对个体独特性的认识和尊重。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不仅传递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也引发观众对于技术进步与人性伦理之间关系的深思。我追求的是在剧本中构建一个情感丰富、引人共鸣的世界,让每一个角色的情感体验都能触动人心,激发观众对于自身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反思。”



关于创作灵感的来源,来自武汉传媒学院的任生说道:“在创作过程中,我注重对人物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共鸣,这是塑造角色的关键。我认识到,故事的力量在于它能够反映和批判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制度。作为一名影视创作初学者,我期待与各位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以期更好地传达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随后,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的谯燕妮分享了她的创作过程:“我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创作背后思考和改变的理解。灵感源自于梦境与失眠夜的沉思,我将这些体验转化为创作的动力。我坚持创作的自洽性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即使在奇幻的构想中,也追求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创作的道路上,我鼓励自己和他人保持坚持,勇敢面对挑战和反馈。”



谈到编剧这一职业,阮晓佳说道:“我坚信编剧的使命在于不断地写作和阅读,真实地感受生活。我的创作方法强调从历史材料中汲取灵感,结合个人情感和时代精神,以实现跨时空的价值传递。我注重在创作中探讨个人情感与信仰的关系,寻找特殊历史时期人物情感的复杂性和平衡点。同时,我也追求叙事结构的创新,通过多重视角和时间跳跃,构建一个立体且富有深度的故事世界。”



对于本次团队的跨界创作经历,王子佳表示:“作为中医专业的学生,我们团队共同跨界编剧,将中医药知识与剧本创作相结合。我们深入研究历史背景,确保剧本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团队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与研究,坚持对细节的精准把控,最终完成了剧本创作。这一过程体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热情。”



同团队的唐逸对此进行了补充:“我们的创作过程不仅是对历史的挖掘,也是对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探索。我们团队通过研究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发现了中西医药交流的丰富历史,这成为了我们剧本创作的灵感来源。我们致力于将这些历史细节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同时保持医学术语和古迹的准确性和通俗性,以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我们的剧本创作是一个跨学科合作的成果,它展示了不同专业背景如何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作为中医专业的教授,也是团队的代领人,张子龙老师提到:“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的研究人员,我很高兴能参与这次活动。我们的创作过程结合了我的专业背景,中药学,特别是中药资源的挖掘和外来药物本土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中西药物冲突给了我灵感,将这种冲突转化为剧本创作的一个核心动力。我们希望通过剧本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展现其博大精深和包容性。我们的团队虽然非专业,但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完成了作品。我鼓励在座的同学们坚持自己的创作兴趣,发挥创意想象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最后,感谢主办方,希望全国大学生剧本大赛能越办越好,涌现出更多的创作信心和优秀作品。”



接着,赵奕淩分享道:“在剧本创作中,我系统地运用了在影视编剧基础课程中学到的原则与技巧,包括剧本构思、角色塑造和情节构建。我尝试通过人物独白展现内心世界,使用日历蒙太奇营造紧张氛围,并将自己带入角色以感受情绪,思考行动。面对创作中的困难,我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和积极听取他人意见,尤其是专业人士的建议,来不断学习和改进。剧本创作是一个反复打磨的过程,需要多次修改以提高深度和完整性。”



分享结束后,屈定琴教授作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带头人,分享了她对于编剧创作过程中痛苦与和解的深刻理解。屈定琴教授表示,编剧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精神表达的艺术形式。她强调了要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寻找平衡的重要性,并鼓励年轻创作者在保持艺术坚持的同时,也要考虑市场的需求。



接着,刘霏仪老师对本次大赛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刘霏仪老师指出,今年的参赛作品在题材丰富性和创作手法上都有显著提升,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现代叙事手法的运用。他建议创作者深入生活,从实践中汲取灵感,以增强剧本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除此之外,作为大赛策划人之一的余晗影老师分享了她对于大赛意义的看法。余晗影老师认为,大赛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是激发创作者持续创作的动力。她提到,大赛已成为许多创作者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为他们提供了实现创作梦想的机会。



在最后的讨论和提问环节,关于如何避免短剧高开低走的问题,屈定琴教授回答道:“要避免观众初始兴趣高但随后流失的情况,编剧需掌握起承转合或三段式结构,这些结构符合人类对故事的普遍期待,有助于保持观众兴趣。编剧一定要遵循这些传统叙事框架,以确保故事的连贯性和吸引力,然后再寻求创新。从而尽量避免短剧高开低走的现象。”



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至此,“长江华晟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影视剧本大赛创作交流会顺利结束。